[草根夜话] 令人不安的接班人
据说“官家”最近发布了《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》, 要求确保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。对于这个看似多余近乎搞笑的“要求”, 有专家认为“很有必要, 但难以执行”。为什么? 大家看了教育部去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才知,原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, 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。尤其学生肥胖率, 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,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“胖墩”。
北京市的情况更为严重,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%,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达52%,其中初三生接近70%。更奇怪的, 是过去罕见的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也超过了一半,其中高中生甚至超过了60%。
这样“大把”的“病夫花朵”, “官家”当然就“没面子”了。于是便整了一个《意见》, 要求“锻炼一小时”, 以为“摆平”了事。可是, 这回别说是专家, 就是个平头百姓也看着摇头: 明摆着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,是教育的导向问题, 难道就凭个“锻炼一小时”便可解决问题?
正当人们还在为中小学生成了“病夫”而发愁之际, 中国的大学生们又出了问题: 有媒体说, 从5月8日到17日之间,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,而哈尔滨更“惨烈”,从5月初至今已有39人自杀,其中超过10人是大学生。
有“研究”指出,四五月份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“跳楼月”:2002年为27起;2004年68起;2005年116起;2006年130起。
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,属于个人的决断。但是当自杀事件频频,而且都密集发生在某个时期,它显然透露了社会的潜在危机。
很明显,5月是一般中国大学生毕业离校期,恰恰是大学生压力最大的关键时候:论文与毕业考试压力、就业压力、离校后与大学恋人分合难料的压力,面对社会前途未卜的压力,全集中在同一个时节,于是便酿成了大学生“跳楼月”的背景。
也就是说, 中国的大学生自杀危机, 责任应归于学校、老师和社会。因为在家长眼里, 大学生“还是个孩子”; 在老师、学校眼里, 大学生“只是个考生”; 而在社会看来, 现在的大学生“就是个负担”了。
一边是外在巨大的应试、就业压力,另一边却是内在家庭中的万千宠爱集于一身,一正一反,一紧一松, 便塑造出了中国大学生“古怪人格”: 只要稍遇挫折, 小则失身破格, 大则自杀杀人。除此, 别无选择。
看来, 中国“晚一点”的接班人—–中小学学生和大学生, “接班素质”是“有点情况”了。那么, 现在占据要职“准备接班”的共青团系出身的干部们, 表现又如何呢?
关于这一点, 据说刚刚上任几个月的共青团“掌门”胡春华有一个精彩评价: 心态浮躁、忙于应酬、夸夸其谈、行为张扬。
有报道认为, 胡春华在团系干部“春风得意”之时, 当头棒喝, 颇有恨铁不成钢的“深意”。因为“现在社会上对团干部反映很多”,有“部分”团系官员“太看重个人的所谓进步,总是在算计任职年限,总是在比较自己和别人成长的快慢”,“更有甚者,来了就想提(提升官职),提了就想走”。
据此, 人们推算, 在“官家”的“准接班人队伍”里, 可能“也出了比较大的情况”。